《北京人在紐約》是一部以愛情為主線的電視劇,講述了一個來自北京的音樂家王起明和他的家人在美國追求夢想的故事。王起明最初夢想成為一名音樂家,但在美國遭遇到現(xiàn)實的打擊后,轉行做起了商人并取得了成功。然而,他的妻子郭燕卻離開了他,去了他的競爭對手身邊。王起明遇到了阿春,成為了他的紅顏知己。與此同時,他的女兒寧寧也來到了美國,但對于父母的選擇持有不理解和敵意。寧寧開始以放縱的方式報復父母,導致他們陷入困惑和痛苦之中?!侗本┤嗽诩~約》通過展現(xiàn)主人公及其周圍人物的糾葛和矛盾,揭示了移民夢想的殘酷現(xiàn)實和人性的復雜性。同時,該劇還探討了人們在追求夢想和幸福時所面臨的抉擇和困惑。這部電視劇引發(fā)了觀眾對于生活意義和家庭價值的思考。
周末,復習了一遍N年前的經(jīng)典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感觸頗多
==============關于國外的生活=================
劇中的王起明和郭燕一下飛機就被打暈了。面對著英文字母,他認得你,你不認得他;耳邊飛過的單詞,似曾相識卻沒法捉進耳朵里;求人問路,話到嘴邊,卻恨不得直接用中文來表達。住在地下室,潮濕不潮濕不知道,但至少陰暗,白天都要開燈。上餐館打工,面對成山的盤子,以桶計的洋蔥以及鋒利的菜刀,那個時候才知道原來餐館的背后是這樣的。
類似的生活經(jīng)歷,引起我的共鳴。剛下飛機的時候,似乎只認得"出口",路邊的告示似乎能夠讀出來,但卻不知道啥意思。住的地方雖然沒有地下室那樣陰暗,但兩個人擠在一個不足16平米的小屋里,放下一張兼書桌、飯桌和做飯的案板的四條腿的東西后,轉個身都是一個技術活。在法國,我打工不算多,但同樣也經(jīng)歷過那段黑暗的日子。當鋒利的菜刀劃進手指的時候,觸覺神經(jīng)先于痛覺神經(jīng)感受到那冰冷的鋼鐵異物進入血肉之中。隨之而來的鉆心的痛才會讓你下意識的彈開拿刀的手。沒有酒精消毒,只能到前臺倒一杯度數(shù)高的酒,把傷指泡在里面,眼看著酒杯被染紅。。。。。相對而言,面對成山的碗碟要更容易點,因為已經(jīng)麻木了,只有幾個簡單重復的動作,只有一個簡單明了的目的。時間和疲勞在這里已經(jīng)凝固,比麻醉劑還管用。下工以后,精神已經(jīng)疲倦到了極點,可身體卻還因為慣性而興奮著。那種矛盾的痛苦,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人無法真正去體會。
出國的時候為了能夠上飛機不超重,箱子里的東西是精簡了又精簡。于是,到了國外的生活也是精簡了又精簡。前幾天,幾個朋友一起吃餃子,誰都沒有搟面杖,只有用酒瓶子代替。其中一個剛來法國不多久的朋友面帶羨慕的說道“這才是真正的留學生活”,而我卻笑笑不語。因為這些都只是表象,一種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而已。而真正的原因是生活所迫,有的東西帶不過來,有的東西在這里買不到,有的東西要買卻很貴。。。。就象劇中撿家具的情節(jié),相信每一個出國的窮留學生都有過相似的經(jīng)歷。經(jīng)歷不是用來羨慕的,經(jīng)歷是用來體會的,去體會那個過程,用那個過程在自己的心里印上一個烙印,而不僅僅是畫一個“到此一游”。
=============關于夢想與現(xiàn)實==================
王起明在國內(nèi)是大提琴演奏家,郭燕在國內(nèi)是中醫(yī),一個藝術家,一個醫(yī)生,都是高級知識分子,而到了美國,卻要睡地下室,洗盤子,受人白眼擠兌。那種心理落差比生活的簡陋更加折磨人。因此,當王起明撿回電視機并且在那里自我滿足的時候,郭燕用一種鄙夷的眼光看著他“我覺得你變了”。在她心里,夢想斷不能因為現(xiàn)實的殘酷而磨滅?,F(xiàn)實的殘酷,讓她無法接受,因為,她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夢想實現(xiàn)的希望。而王起明在事業(yè)成功了以后對他女兒說了一句話“這么多年,我靠什么活著?就靠這把琴!!!”,即使在他最落魄的時候,與七八個人擠一間屋的時候,夢想都始終跟隨著他。
我們都是帶著夢想來到這里留學,可是,現(xiàn)實與夢想絕對是有差異的。在一年又一年的重修之后,在打工與上課的矛盾之中,如何去處理好現(xiàn)實與夢想的關系??
一個朋友,一起來到法國,一起學語言,也一起進專業(yè)。當初的他,懷揣著理想,雄心壯志。但生活所迫,不得不邊打工邊讀。于是第一年掛掉,再重讀,再掛。那個時候的他,依然沒有放棄理想,因為碰到他時,他感概說浪費了很多時間,想要重新拿起課本,不然在這里光學殺魚了。而再過三年后,再碰到他,他已經(jīng)完全放棄學業(yè),老板正在準備給他轉身份。
我無權去評價別人的選擇。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夢想,而現(xiàn)實中卻又有無數(shù)的岔路讓你選擇,如何去選擇?生存與夢想,何去何從?這個朋友是幸運的,他能夠做得很好以致于老板愿意幫他轉身份,也許這是適合他走的路,而其他人呢?那種打了幾年工最后既不能繼續(xù)學業(yè),也無法轉換身份,最后只能等待收遣返信的人難道還少了嗎?
================漂泊===================
出門在外的人,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漂泊感,無歸屬感。幾個箱子,幾套衣服,一臺筆記本就差不多是全部的家當。哪里有家?哪里是家?是那個租住的睡覺的并堆放著行李的小小的空間嗎?這個月可能在這里念書,下個月也許就得搬著所有的家當去到另一個城市實習,就象是北漂一族,無根的野草。找工作時,面試時,面試官問我,對地理位置有沒有什么要求。我笑笑,答道:沒有要求,全法,全歐乃至全世界。試想,我從一萬多公里遠離家鄉(xiāng)來到法國,法國的面積相對于這一萬多公里又能算得了什么?我已經(jīng)作好了準備漂泊。
===================別拿文憑說事兒===============
大李,王起明在餐館打工時候的北京同鄉(xiāng),為人老實。在美國8年,拿到兩個博士學位,打了8年的工,什么苦都吃了,什么罪都受了,好不容易拿到綠卡,卻最后永遠的留在了紐約。文憑,文憑什么都不是。
很多時候,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朋友時不時的會說起,你都是PhD了,多了不起啊。但是,我從來都對別人用我的學歷來說事兒很不以為然。在法國,博士文憑甚至比不上一個工程師文憑,為啥??其實,我并不是要鼓吹讀書無用,更不是自貶身份。我只是想強調,學歷,只是證明一個人有這樣一個學習的經(jīng)歷并且拿到在這個教育框架下的合格的標準。但并不能代表,或者說不能完全代表這個人的能力。我知道,有很多人到法國來,想的是拿到文憑后就回國,把文憑當作來留學的唯一目標,只要考試能夠混及格就皆大歡喜了。我也帶過不少master的學生,有好多真的是屬于混日子,根本不注重對知識的掌握和對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文憑,儼然成了他們的護身符,卻殊不知這是一個多么脆弱的護身符。
===============愛情,親情,夫妻===================
這個話題是一個非常難以表述清楚的話題。引用一個朋友說的一句話“出國,就是對夫妻關系的一個破壞性試驗”。無論是一起出國還是分處兩地。異地的,就象齊秦的那首歌里唱的“我的夜晚是你的白天,當我思念時你正入眠…………”,兩個時空,兩個生活,兩個世界,時差和距離將兩個人分開。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環(huán)境,只憑電話和網(wǎng)絡聯(lián)系,卻依然無法排解心中的寂寞。更何況,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境遇,兩人的思想的差距必然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增長。我不贊成門當戶對這種選擇方式,卻不得不承認“門當戶對”也有著它內(nèi)含的道理。試想,兩個境遇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思想不在同一個層次,如何又能夠保證兩顆心能夠融合在一起,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如果你不能理解我,我也不能理解你,兩個人在一起又有何意義。
那么一起出國的呢?王起明和郭燕就是這樣的例子。艱苦的生活,夢想的破滅,從高空摔到谷底的落差,生活的瑣碎,極易讓人的心情煩躁,生活的矛盾便由此而生。打擊之余的失望,是對人的殘酷折磨。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如何才能有高質量的婚姻?王起明為啥和郭燕分道揚鑣?不就是這種落差嗎?郭燕為啥最后嫁給 David?不也是因為David可以為她提供希望和優(yōu)越的生活嗎?雖然這樣說起來很落俗,但在她的潛意識里,不可否認的有這樣的因素在里面,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為著利益,國籍而投向有錢的老板或能夠提供身份的外籍人士,這樣的例子少嗎?其實這種現(xiàn)實并不是只在國外才有,在國內(nèi)同樣有這樣的現(xiàn)實,只是在國外的這種環(huán)境中,壓力下,人更容易感到絕望,更容易沒有安全感。尋找安全感,這是所有人,男人和女人,的最原始需求。
而王起明和郭燕畢竟不是一般的普通的夫妻。他們是結婚十幾年的夫妻還有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這種感情不是簡單的肌膚之愛可以去比較的。十幾年的日夜相處是怎樣的一種感情?是那種抓住對方的手象抓住自己的手的那種感情;是那種對方的一舉一動都在你的預料之中的熟悉;是那種過去十幾年緊緊跟隨一路的生命的融合;是那種揮之不去,伴隨著成長過程的刻在骨髓里的記憶。所以,在兩人分手之后,他們不可能完全的絕裂,也不可能僅僅成為簡單的普通朋友,因為那種感情已經(jīng)轉化為親情,已經(jīng)融合在自己的生命之中,如何能夠輕易的割舍。這也是為什么郭燕兩次背叛David,向王起明提供信息;在David的車撞到王起明的時候,她毫不猶豫的拿出300美元;在她知道王起明的工廠有困難的時候,跑到工廠里為他當工人為了按時完成訂單;這也是為什么王起明在知道郭燕要拿到獎學金很困難后,主動向學校捐了一筆遠高于郭燕獎學金的資金,既保證了郭燕的獎學金又保全了她的面子;當郭燕離家出走,王起明求助于私人偵探的時候,他說“他是我女兒的母親”…………兩個人十幾年的情份,又豈是這樣的分開可以輕易斷絕的??
引用兩句劇中的臺詞:“我和王起明一起生活了十幾年,他對我比對誰都好,可是到這兒,我們招誰惹誰了?”“在國外,必須學會,把感情和生存區(qū)分開來”
生活,是美好的,但也有太多的無奈,所以有太多東西要去學習,所以,時不時的復習一下,才知道如何面對這些無奈。
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