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zhàn)星期天》是一部關(guān)于運動的電影,講述了橄欖球運動員威利的故事。威利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選手,但在一場困難的比賽中展現(xiàn)出了驚人的才華,引起了球隊老板克里斯蒂娜的注意。克里斯蒂娜意識到威利有著巨大的潛力,并開始支持他的發(fā)展。然而,隨著威利的成功和名氣的增加,他變得越來越自負和自滿。他開始忽視教練托尼的忠告,與隊員們的關(guān)系也變得緊張。他離開了他的前女友,陷入了自己的世界里。與此同時,威利所效力的球隊也面臨著重大的危機,他們需要團結(jié)一致才能克服困難。最終,威利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決定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他開始與隊員們建立起了良好的關(guān)系,并努力帶領(lǐng)球隊走出困境?!短魬?zhàn)星期天》通過威利的故事,探討了成功和失敗、團隊合作和個人成長等主題。這部電影展現(xiàn)了運動的魅力,以及運動對于個人和團隊的重要性。
依這部片子的人氣,我恐怕是指望不上有人能看到了,不過我還是要為它寫一篇影評,因為它真正完整地映照了我心中對于足球的理解,它是我看過的最好看的體育影片,沒有之一。
然而此片卻非常的不成功,即使它是由奧利弗斯通這樣的名導(dǎo)制作,阿爾帕西諾、吉米??怂?、卡梅隆迪亞茲、丹尼斯奎德、阿隆??斯剡@樣的要名氣有名氣、要人氣有人氣的明星主演的,它依然很少有人問津。如果說除美國以外的國家實在對橄欖球不了解而對此片不感興趣的話,那我還真是不懂為什么在奉橄欖球為第一運動的美國對此片的評價也不高?
有人說因為此片的俗套的勵志情節(jié),這點我還真不敢茍同,這片是有勵志的情節(jié),但要知道是體育片必然勵志,除非它打著體育的幌子說的是別的事。體育是什么,其實就是一種更容易衡量成功標準的社會活動而已,參與其唯一的目的就是拿第一,打著“重在參與”的旗號只不過想騙更多的炮灰對手而已,以便在冠軍產(chǎn)生后,顯得不那么低廉以及在照相宣傳時有更多的背景。拍體育片也必然將鏡頭對準那些拿第一的成功人士,或者那些想要第一的成功人士,因此無論拍任何題材的體育電影必然要和勵志掛鉤,想要將勵志與其剝離就如同想把邦女郎剝離出007電影一樣不切實際。
要我覺得這部片子最大的毛病就是受眾群太小,可以說只有極少一部分球迷可以欣賞此片,這種球迷應(yīng)該說對于此項運動的熱愛已經(jīng)遠遠超過對于某支隊或某個球員的熱愛。所以仍在追星的孩子們不會看,因為片子中的情節(jié)太現(xiàn)實,太殘酷,可能會讓他們質(zhì)疑自己多年的夢想;而成熟的隊迷們也不會看,因為他們不能容忍將片中的隊伍與自己所喜愛的隊伍相對照,那會讓他們失去生活的寄托;不是體育迷的更不會看,這里沒有親情友情愛情,只有一群現(xiàn)實中的人在球場上拼搏,在生活中掙扎;也只有那些已經(jīng)想通了、看淡了、琢磨透了的人才會對其中殘酷的現(xiàn)實報以微笑,對勵志的情節(jié)感到鼓舞并仍不改對其熱愛的初衷。
還是把話題轉(zhuǎn)到電影上來。首先,斯通能把這個故事有條理的說出來并且不讓人感到不可信就可以說已經(jīng)是成功了,為什么,大家想想,體育片最常用的模式是什么——人物傳記,這種能獲得大量事實依據(jù),又能準確找到焦點和重點的體育勵志片可以說是導(dǎo)演們最愛的模式,很可能在放完影片后,望著“以此紀念某某某人”的字幕就能讓不少球迷潸然淚下;而且多數(shù)時候?qū)а輦冞€會選擇個人項目的人物來作題材,很少嘗試集體項目,原因很簡單,在集體項目中把主角過分突出會讓人感到不真實,而把主角放到集體中,有很容易讓人眼花繚亂分不清誰是誰。但這部關(guān)于橄欖球這種集體項目的電影,各位大牌的角色在劇中都有著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劇中的球隊其他隊員也并不是一個個臉譜化的人物,我相信大部分看過的人對其中至少兩三個人都有深刻的映像。所以在一個需要在兩個半小時之內(nèi)將一支擁老板、教練、記者、隊醫(yī)和將近半百球員的球隊群像完整的展現(xiàn)給觀眾,并且不會讓觀眾混淆每個人位置和身份的影片,已經(jīng)是非常成功的了。
但斯通又何止只是將每個人形象演繹到只讓人不會混淆的地步呢:可以號稱史上第一會搶戲的演員艾爾帕西諾在這里沒有再一次讓一群主角配角暗淡無光,除了他那個頑固不化、愛兵如子的教練形象和那段激情澎湃的賽前演說,我們還會記得福克斯球場上拼命三郎般的架勢,初出茅廬時那種小人得志般的嘴臉;還記得奎德扮演的穩(wěn)重持沉、廉頗老矣的老隊長;還記得迪亞茲唯利是圖、不顧球員生命的冷血女老板和??斯匚┟菑牡睦习遄ρ佬蜗?。甚至除了這些大牌主演,我們還會記得那個強悍可愛的“鯊魚”;虛浮自私的朱利安;沒有職業(yè)原則兼好色的隊醫(yī);那個看著就想揍的信口雌黃唯恐天下不亂的記者;虛榮勢利,能將賽場上掌控全隊的老隊長罵得畏畏縮縮的隊長老婆??梢哉f在這部電影中每個出場的人物都會或多或少給你留下映象,只要提醒一下你就知道“哦,是那個”。這都得歸功于導(dǎo)演在各個人物有限的交集鏡頭里將雙方的沖突激發(fā)到最大,并相對應(yīng)得最大程度反映了每個人物的性格。
在情節(jié)方面,作為體育電影自然片中肯定少不了比賽,拿到橄欖球這種題材,可謂正對斯通的胃口:激烈的身體接觸,火爆的現(xiàn)場,快速的節(jié)奏正好可以將他的拿手好戲——凌厲破碎的鏡頭發(fā)揮到極致。其實你如果有機會看橄欖球比賽轉(zhuǎn)播的話,可能你覺得特沒意思,因為遠鏡頭根本無法體現(xiàn)極短時間內(nèi)場上局勢的變幻莫測,所以斯通在影片中極少借助長鏡頭來反映比賽,而用大量的近景鏡頭、追蹤鏡頭、以及特寫鏡頭,并且用極快鏡頭轉(zhuǎn)換的速度,將橄欖球那火爆刺激的現(xiàn)場氛圍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
如果細看這些鏡頭的話,可以發(fā)現(xiàn)里面幾乎包含了一場橄欖球所有的內(nèi)容,從球場到教練席、看臺、貴賓席、技術(shù)臺、轉(zhuǎn)播席,雖然都是不連續(xù)的短時間鏡頭所串聯(lián)的,但并不會給人以混亂之感,整個過程行云流,如同做過山車般大起大落,快速刺激。此外為了配合這些鏡頭,影片中還用了大量的配樂和擬音,而且與整個癲狂的鏡頭一樣,背景音樂也是不停地切換,甚至還有相互的重疊,這真的不得不佩服奧利弗斯通爐火純青的剪輯技巧,能將如此散亂的鏡頭處理的形散意不散,真不愧為大師。相對于通常我們看的那種打打停停,斷斷續(xù)續(xù)的轉(zhuǎn)播比賽,電影中的比賽真正給你一種身臨其境的現(xiàn)場質(zhì)感。
最重要的是此片并不是僅僅拿來讓導(dǎo)演炫耀自己高超技巧的裝逼片,影片中對于整個商業(yè)體育的剖析可謂讓人觸目驚心,那些標榜為城市象征的球隊,那些被孩子視為偶像, 人們視為英雄的球員,在這里被剝?nèi)チ四枪怩r的外衣,露出了其金錢至上的本質(zhì):老板為了賣更多的球票,干涉教練的排兵,不顧球員死活勾結(jié)隊醫(yī)竄改球員醫(yī)療報告;媒體為了收視率,墻頭草般對同一支球隊一會大棒一會胡蘿卜,同時拼命挑起爭端、制造噱頭;球員則為了自己的贊助費、獎金矛盾不斷,甚至大打出手。當“鯊魚”賽場上失去知覺醒來后,念念不忘的仍是自己是否拿到了那一百萬的獎金時,屏幕前的我們是否還有對于體育拼搏精神的感知?
“我犯了中年男子都會犯的錯,我花天酒地亂花錢,嚇走愛我的人,最近,我甚至不敢看著鏡子中的自己。等你們變老,一切都會離你而去……這是生命的一部分。知道你開始失去才會明白,你會發(fā)現(xiàn)生命也是慢慢累積,就跟足球一樣。無論是生命還是足球,容許犯錯的空間都很小。
早了或晚了半步,都是失??;慢了或快了半秒,都接不到球,尺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每場球的分分秒秒都會出現(xiàn),我們球隊會合力攻下每分每寸,我們不顧一切,排除萬難,攻陷每一分寸,為那一分寸我們咬緊牙關(guān)。因為我們知道勝負的重要差別就在那每一分寸間,生死存亡的瞬間就在那每一分寸間!
任何戰(zhàn)役,只有愿意拼死的人,才會贏得每一寸戰(zhàn)場,支持我活下去的原因是,因為我還愿意為那寸戰(zhàn)場奮斗——因為這是生命的真諦?!?br>只要是帕西諾的電影,自然少不了一段演說作為壓軸戲,而這段“球場上的每一寸”的賽前演說,在我看來可以算的是他最好的演說了?;叵胝坑捌?,恐怕數(shù)帕西諾這個教練角色最難了,上有老板壓制,下有球員造反,還有一旁的媒體記者不斷煽風點火,自己的生活也是一團糟。但是不是就意味著自己應(yīng)該及早放棄或者隨波逐流呢?這段演說給出了答案——為了那身邊的每一寸拼到底,這不僅是球場法則,更是生命真諦!
整部影片可以說黑暗的地方遠遠多過于美好的一面,但最后能讓影片依然進入勵志片軌道的,也是這段演說。商業(yè)體育是有著很多很多難堪的事實,但是來到賽場上,當所有人為了那一寸而奮力拼搏時,一切便只有那最后的勝利才最為重要。而努力拼搏,團結(jié)合作,抓住機遇也正是生活的意義。
能將球場與生活,勝負與生命聯(lián)系起來寫出如此震撼的語句,可見奧利弗斯通對于橄欖球這項運動的熱愛,這恐怕也是他為什么會拍一部反其風格的商業(yè)片的緣故。但對于不按常理出牌的斯通來說,正正經(jīng)經(jīng)得拍一部商業(yè)勵志片實在是不能忍受的,所以他會大爆商業(yè)體育的黑幕。而最后以勵志俗套結(jié)尾,與其說是對于商業(yè)的妥協(xié),不如說是他對于自己那份熱愛這項運動的心的妥協(xié)。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