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電影的劇情緊湊,充滿了緊張和刺激的場面。金來元的角色在監(jiān)獄中經歷了各種困難和危險,但他始終堅持追求真相。與此同時,韓石圭的角色也展現出了他的冷酷和殘忍,他不惜一切代價保護自己的地位和利益。電影中的動作場面設計精彩,包括激烈的格斗和追逐戲。同時,電影也探討了正義與邪惡、權力與腐敗的關系,給觀眾帶來了深思?!杜血z無間》是一部充滿懸疑和驚險的電影,通過引人入勝的劇情和精彩的演技,成功地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如果你喜歡動作和犯罪題材的電影,那么這部電影絕對值得一看。

?引子:前面的碎碎念(可直接略過進入第一節(jié))
我總是對電影劇本偏科式敏感——這幾年,個人向覺得劇本精彩的韓影不少,但像《監(jiān)獄》這樣,讓我觀影半途開始驚覺、進而驚詫的,則屬罕見了。
就連之前大贊的《哭聲》、《我們》,都沒有讓我在腦海里冒出「驚奇」二字。
既然是「驚奇」,就很難用三言兩語來詳盡表述,就像你簡單說一句「嚇死寶寶了」,別人無從感受寶寶是怎么被嚇死的。
也一如要想感受這部電影,無法通過簡單的幾行劇情概要得以體會。
一部電影必須得有劇情概要,無論是官方給的,還是各個影站自己編寫的。
這個活兒無論誰干,都干不太不好,像用寥寥幾筆勾畫一個人什么性格、啥子模樣,很難的。
用心構建一個劇本,每份人物性格、每場戲、每條線、甚至每句臺詞,都沾染著編劇的心思,寥寥百余字的劇情介紹,只能薅一小撮整片的皮毛。
但這個小東西,卻往往在影響著很多人的觀影選擇。
早就給一個做宣發(fā)的朋友說過,你們應該像重視海報、預告片一樣,重視劇情概要。
現實里,海報會十稿二十稿地殫精設計、預告片會不惜重金地竭慮制作,劇情概要則會扔給一個小文案去弄,結果皮毛都算不上。
不過,他們也坦蕩:有卡司在,概要不重要。也對,刷臉比刷字更直接。
假設不看卡司呢?那就很有必要了。
放在《監(jiān)獄》上,這點會更難。
它在豆瓣上的概要是這樣的:「金來沅飾演的刑警因為弟弟被犯罪團伙所害,為了查清事件真相,以囚犯身份進入監(jiān)獄,接近在監(jiān)獄里稱王稱霸的人物。而韓石圭飾演的監(jiān)獄霸主因為和政府高層有著某種交易,在監(jiān)獄里也能一手遮天?!?br>
看完電影再看它,粗暴得慘不忍睹。
怕被說站著說話不腰疼,我認真練筆寫了幾版不同的概要,都不滿意。
我承認:用概要說不清《監(jiān)獄》的劇情之妙。
那就從劇本及劇情關聯方面說下吧。
原諒我的碎碎念。進入正題。
?一思驚奇:淤泥里的妖艷點子
點子,一直是編劇們做原創(chuàng)劇本時最渴望得到的尤物。
走在大街上、看報紙時、聊天時、頭腦風暴時、坐在咖啡館時……每時每刻都想著它能來。
如果它能像大姨媽一樣,每月來一次就好了。
神煩有的編劇傲嬌說,我每月能來8個好點子,如果請XXX導演、AAA和BBB主演,一定票房過10億。
10億津巴布韋元嗎?
點子常以靈光乍現的形式出現,逮住了,是幸,逮不住,是命,逮住寫成垃圾僵尸稿是命中之不幸。
大家經??措娪安稍L的話,常會看到編劇或導演說因為一個XX契機,想到了寫/拍了這么一部電影。
多少點子的陣亡,才能換來這一句可見天日的話。
相對于大行其道的文著類IP電影,個人向更尊重原創(chuàng)劇本的點子價值。
在這方面,韓影的原創(chuàng)劇本隊伍還是很強壯的,「點子派」韓影也絡繹不絕,有的點子只是追求皮上好玩,有的點子則進入了皮下腠理。
比如《監(jiān)獄》。
從表面上看,《監(jiān)獄》主角身份是無論現實、又或影劇里都很常見的獄頭牢霸,他們無論再怎么折騰,還是要受制于高墻的,就連極好看的美劇《越獄》和美影《肖申克的救贖》,終極目的也在于逃出去,高墻之外,才是他們的自由天地。
但在《監(jiān)獄》中的鄭益浩(韓石圭)這里,這堵高墻,不過是他進進出出的一道虛設,這所監(jiān)獄,才是他大施拳腳的舞臺。
甚至,這所監(jiān)獄,成了他運籌帷幄的理想辦公室。
他根本不想出去,面對監(jiān)獄長的出獄請求,他甚至一把將假釋單撕得粉碎。
當一個人用手段搞定關聯的司法關系,當監(jiān)獄的大門如同家門,那么問題來了:
一個、一伙名義上在監(jiān)獄的人,跑到監(jiān)獄外犯罪怎么辦?
這就是整個電影的核心點子,脫胎于犯罪片、獄頭牢霸等常見元素,反向彈出了一個妖艷的問題。
其余的人物設置、劇情推進等等,都是基于這個點子的增血加肉、推演拉伸。
所以,片中真正讓人頭皮發(fā)麻的,正是警察宋有建(金來沅)的這句點睛臺詞:
「如果某個案件的重要嫌疑人,是收押在監(jiān)的囚犯,還有比這更明確的不在場證據嗎?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過去四年來的未結案件,雖然犯罪形式各不相同,但都和這個監(jiān)獄有關。局長,我一定要揭開這個謎團?!?br>
忽然想到,用這句臺詞作為劇情概要,似乎更吸引人。
講真,這很斯巴達——監(jiān)獄外的諸多犯罪案件,嫌疑人是監(jiān)獄里的人,這種套路可以秒殺很多常規(guī)犯罪片。
補一個洞:韓石圭及其馬仔在監(jiān)獄外可以如此作惡,那監(jiān)獄內呢
很好理解:擁有自由出入監(jiān)獄特權的人,在監(jiān)獄里搞死同獄犯人,更是有一百個暴斃理由了,更不會被追究。
?二思驚奇:時間上的巧妙選擇
這個點子以及編織成的劇本,相對于常規(guī)犯罪片,太容易讓人心生不安了。
現實里有這樣的事兒嗎?(曾)有的——可稱之為魔幻現實主義。
能拍成電影嗎?可以……吧?
縱然韓國電影人天不怕、地不怕,但也得忌憚下民心輿論,把劇情假設到當今肯定不合適。
表面上看,片中的環(huán)境和現在沒什么區(qū)別,但它還是通過手機、報紙、照片等諸多元素,告訴觀眾:
這種事兒,發(fā)生在1993年-1994年。
一竿子戳到了20多年前,即金泳三總統(tǒng)執(zhí)政時期。
這個時間點的選擇妙處也是處心積慮——
1993年,盧泰愚總統(tǒng)卸任,他在執(zhí)政時發(fā)動「與犯罪的戰(zhàn)爭」行動,抓了很多黑社會;金泳三接班執(zhí)政,則發(fā)起轟轟烈烈的再造「新韓國」反腐運動,抓了很多腐敗貪官。▼

于是監(jiān)獄里就熱鬧了,前所未有的各行各業(yè)「大佬聚集」,總能碰到熟人。
片中也揶揄到了這點,單在廚房里,就藏著好多牛人。▼

當年這兩撥行動抓到監(jiān)獄里的人太多了、他們的關系鏈條太大了,人在監(jiān)獄,相關勢力也不可避免地帶到圍墻內,獄外更是有斬不斷的影子。
更重要的是,當年的韓國監(jiān)獄管理亂象更多(可能大部分警力都用來抓人了吧),總之《監(jiān)獄》就這樣,把時間線往前搭了20多年,即避免了當下人的敏感、又相對完美地為劇本找了一個舒適的落腳點。
?三思驚奇:劇情的結束與未結
具體如何在正確的時間線上鋪設劇情,大家自行去看吧,其實很多場次和細節(jié),也值得玩味。一句話:這部電影真是下了心思的。
鑒于《監(jiān)獄》拋出的問題太鬧心,所以在結局和人物身份頂層上,它的處理同樣恰當,舉例來說:
——縱然怒不可遏,但金來沅絕對不能打死韓石圭,那樣就真從臥底變成了嚴重犯罪了,一定要等到韓石圭先發(fā)起動手,于是……
——縱觀整個過程乃至結局,《監(jiān)獄》沒有像《王者》那樣,把人物身份頂那么高,目測渾水中的最高身份者也就是局長級別(李璟榮)了,大部分時候都是韓石圭再和監(jiān)獄長勾結,意味著片子無心把這事兒往更高層引誘。而其余司法部門高官,基本還是正義的,暗示了此(類)事件的結束。
PS:從這張《監(jiān)獄》人物關系圖上也大概能看出,其中職位最高的,也不過是李璟榮局長而已。▼

——金來沅畢竟在監(jiān)獄里配合韓石圭做了不少壞事,功勞歸功勞、過錯歸過錯,所以他也要肩負起相關責任,重新去監(jiān)獄里呆些天去吧。在這點上,劇情并沒有走陽春白雪的路子
——只是,金來沅再次進入監(jiān)獄時的表情態(tài)度和鏡頭語言,實在有些曖昧。這一點,當時電影拍完一個劇本,留給觀眾的最后一份意猶未盡的想象吧。
?文︱韓影書 微博︱@韓影書
?原創(chuàng)︱未經允許任何公號及媒體不得轉載、摘編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感,意見異同尋常見,歡迎和氣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