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生不做香港人》電視劇劇情,是一部以家庭為主線的電視劇。故事講述了一對親生姐妹的重逢和他們之間的恩怨糾葛,同時也反映了三十年來中國和香港關(guān)系微妙變化的故事。血濃如水的親情,讓人不得不面對自己的根源。在大國崛起的背景下,香港人面臨著如何應(yīng)對自己的身份問題。他們是否還愿意在來生選擇成為香港人呢?這部電視劇還探討了當(dāng)今社會中的一些糾結(jié)問題,例如金錢是否能解決一切問題。在中港融合的大勢下,香港人的核心價值觀是否還能保持不變?這些問題都將在劇中得到回答。《來生不做香港人》以家庭為背景,通過姐妹之間的故事,展示了香港人在面臨身份認(rèn)同和價值觀轉(zhuǎn)變時的掙扎和選擇。這部電視劇不僅僅是一部家庭劇,更是一部反映時代變遷和社會問題的作品。觀眾們可以通過劇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思考自己的立場和觀點,進(jìn)一步了解香港人的生活和思想。
2010年暑假,跟父親去香港自由行了一趟??戳四敲炊鄑vb劇,我基本能聽懂粵語,父親就全完聽不懂了。點菜、買票、尋求幫助,于是我在曾偉權(quán)的角色里看到父親的一點點樣子。
那次在香港,有兩樣事讓我印象深刻。一是在街邊餐館吃飯的時候,端上來的菜與菜單上印的圖文一致度很高,我甚至數(shù)了一下牡蠣的個數(shù),一個不差,這讓吃了無數(shù)“圖文無關(guān)”的餐館的我很有感觸。二是那天從南丫島回來,因為看了《月滿軒尼詩》的緣故突然想去走走軒尼詩道,剛好在那里遇上菲律賓人質(zhì)事件“沉默”游行,很有秩序,很肅穆,這也是港人的一個面孔。不過賓館布局的擁擠和極高的空間利用率,被層層招牌壓著的大角咀街道,同樣讓我感覺,相比大陸的許多城市,香港前進(jìn)的腳步似乎不快。人們在地鐵站步行的速度也讓人驚嘆,真是個efficient、很緊張的社會呢。
我相信很多看《來生》的大陸人,跟我有類似的感覺,就是有很強(qiáng)代入感的,不僅有作為大陸人的美田家,也同樣有Anson和Jacky。我的家鄉(xiāng)作為一個1842年就開放的通商口岸,對西方文化的接受度很高,我看自己接受過教育的外公輩,與我們溝通無阻礙,許多理念甚為先進(jìn),也有很多老人信基督教。另一邊,我的爺爺家,卻明顯遺留著封建傳統(tǒng),以及中國人情社會的印記。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觀念的爭執(zhí),類似“國情不同”的意見分歧,在我小時候的生活里十分常見。至于我自己,來自一個“過于”自由民主的家庭,在長大進(jìn)入社會以后,也感到種種的不適應(yīng)?,F(xiàn)在我在弟弟的身上又看到,這個在科學(xué)民主的家庭氛圍里成長的小孩,有fight for rights的理念,甚至不愿意為違心地在教學(xué)問卷上為每個老師打高分,而這與學(xué)校、與周圍的環(huán)境并不和諧。如何在自我與社會之間調(diào)和,找到一種最好的方式生存,是我們要面對的一個問題。盡管現(xiàn)下的社會制度有諸多不如意的地方,但這樣的人情社會,卻也是給我們許多溫暖的地方,我們依然愛這里。
Anson是港女的代表,但我們也可以在身邊看到越來越多有這樣個性的女孩。在我的家鄉(xiāng),(包括許多南方城市家庭),女性是占主導(dǎo)地位的,能撐好自己的一片天,也能幫男人撐好他的那片天,當(dāng)然也是強(qiáng)勢、控制欲也難免。越來越獨立的女孩們,在大陸這片土壤上,很容易面臨各種沖突與需要妥協(xié)的情況,在我看來,有著Anson性格的我們,在逐漸在長大后,似乎更傾向于慢慢變成那個能干堅強(qiáng)隱忍的四口姐。因此四口姐的角色設(shè)定得真是好啊,相比Anson的硬氣,四口姐的柔性和韌性比較大。
這幾年來中港矛盾時時被擺突顯出來。其實兩地都有很多人很理性地對此進(jìn)行思考,只是雙方似乎都有部分人在維護(hù)自己的時候過于急進(jìn),讓言論淹沒掉雙方其實已經(jīng)達(dá)成的一些理解。而《來生》這部戲很好的一點就是,攤開來講,試著站在對方的情境里思考,不偏不倚。對我來說,看《來生》,一半因為二小姐,一半因為想了解香港社會。
《來生》的好處在于,它不是將人與人之間的故事,與中港矛盾割裂開來敘述,而是將這種矛盾,散到每一個角色身上,讓我們得以看到,兩地的歷史文化及矛盾沖突,是如何影響生活其中的人們的性格命運。大妹和細(xì)妹各自的過往,也是大陸和香港移民的過去;他們對事業(yè)感情的態(tài)度與選擇,也折射出兩地的價值觀。港人對于自身文化更多的是自信,大陸人則更多地處于憂患之中,然而隨著兩地社會的發(fā)展,港人多了懷疑,大陸則是自信與自卑的混合體。兩地年輕人都比上一代要過得更沉重。喜歡Anson對于香港法制的信任-懷疑-信任那段。
兩姐妹、Anson與Hill的感情戲讓人拍手叫好,幾場重要的戲,用平靜的敘述,用演員細(xì)膩而逐漸推進(jìn)的表演,展現(xiàn)出人物內(nèi)心的流動。兩姐妹從互斗到解開心結(jié),很有張力。Hill和Anson真是糾結(jié)的一對,瀟灑和Esabella雖然是亂入,但也給了個機(jī)會讓兩人好好看看對方。Anson的猶疑和心軟,Hill對被捆綁的抗?fàn)?、徘徊和少?dān)當(dāng),都顯得好真實。這部戲?qū)Ω星榈奶接懞苌钊肽亍?br>
22的表演真是不能更愛,重復(fù)看了N遍,她完全就是Anson,幾場哭戲太有層次有感染力;西化的劉美君演婦聯(lián)主席,那種鄉(xiāng)土氣、客家女人的性格,很精準(zhǔn);Hill少讓人又愛又恨,最后與Anson重逢的那場戲,畫面切到Hill在農(nóng)村小學(xué)教書的那一幕,刮了胡子的Hill,穿著與以前大不同的灰藍(lán)色衣服,神情依然玩世不恭,但比以前多了滄桑,真是驚艷到我了。曾偉權(quán)也演得很好。
記得當(dāng)年看許鞍華的《投奔怒?!窌r,看到港人對于香港命運的憂慮時的震撼;也記得安東尼奧尼1972年拍的《中國》,中國大陸本身也有著嚴(yán)重的撕裂,而年輕一代對人格上的independance的需求亦越來越強(qiáng)烈。《來生》對于香港人何去何從的思考,也可以引發(fā)中國人對中國何去何從的一種思考。劇中讓Jacky最后選擇了抗?fàn)帲砻髁烁廴说牧?。欣賞這部劇的勇氣。真希望我們彼此有更多了解,找到一條出路。這篇影評有劇透